“八字鱼贯”这个成语来源非常古老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。
据说这个词最早源自《左传》:“鱼贯而入,不可遏止。
”后来被后人引用,并定下了现在的成语。
“八字鱼贯”原来是形容军队出战时的一种阵势。
古代战争往往是以步兵为主,而兵法又有分出弱旅、保重阵势的战术,其中最为经典的阵势就是“八卦阵”了。
所谓“八卦阵”,就是以三人为一组,一长左戟,一短右戟,一个箭枪手配合,形成阵列如同“八卦图”一样。
而“鱼贯”则指的是这个阵势中战士的站位,分为八个方向——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,排成一排“鱼贯”而进,相互呼应、旗鼓相当。
这样的阵型看起来极为壮观,而且九个人就能组成一组,非常方便,因此在古代的战争中应用非常广泛。
如今,“八字鱼贯”虽然已经不再是用于阵势的历史词汇了,但是却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成语,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行进的方式呈“八字形”。
例如:人们在早高峰时汽车沿路“八字鱼贯”,十分拥堵。
总之,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对古代战争史和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。